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親愛的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龍應台,安德烈著/天下雜誌出版
閱讀分享:224 吳介元-理性的愛(中學生網站1031031梯次 優等)

一●相關書訊:
現今社會生活步調忙碌,父母忙於工作,兒女忙於課業,以前一家和陸的氣氛已不常見,取而代之的是親子關係越來越多的隔閡。而這本親愛的安德烈是一位作家母親以及混血兒子,用書信來往匯集而成的書,內容包含許多親子問題、以及青春軼事,更有富含深度的理性談話,以及德國少年的生活日常,在這個時代難能可貴!很值得拜讀。


二●內容摘錄:
你說你特別看重你和朋友同儕相廝守、相消磨的時光。我不反對。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但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p.49)


三●我的觀點:
這本書帶給我兩個啟示,說是震撼也不為過。.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有對父母總是捨不得吃魚的身體,因為那個部分最少刺,也最為營養,所以在吃飯時,那部分通常都在孩子的碗裡,而父母總吃著那難嚥下肚的魚頭,且裝做一副很喜歡吃的樣子,只為了讓孩子能安心的吃。當孩子大後,帶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上餐館,點了一到魚料理,兒子手腳迅速的將魚頭夾給父母,自己則吃著從小吃到大的部分。而父母看到這幕都心碎了。我想,雙方都沒有錯,只是沒有互相理解過對方需要的是什麼,只是一昧的付出,缺少了滋潤感情的溝通。
造物主創造我們在這個逆境上,必然有祂的原因,而我不想在這趟名為人生的旅程上,如白駒過隙般的度過了。但父母的想法給了我的決定一個大大的不。有時候不明白、也不理解,為什麼不讓孩子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就好?也許,養兒方知父母恩,等到好幾年後的今天,當站在不同的高度,思考著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才懂得父母的想法,而現在,我只需要遵照父母的意思,好好地走完人生的前前半程。
拜讀完這本書,我對父母的想法開始有了不同。並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多了份體諒,多了份關心,也開始在生活中思考如何改善冰凍已久的親子關係,甚至回憶起小時候父母對我呵護照顧。原來,我們缺少的是溝通以及適度的妥協。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可以讓父母知道我們的想法,也讓我們清楚父母在想什麼,而原本僵硬的親子關係也逐漸破冰,這都要感謝這本書。
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二個震撼是,安德烈寫給母親的部分,內容涵括了許多德國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他們會在日常生活討論政治,如德國總理做事不及格,或者某某官員的政績,甚至還一起去參加公民運動。這些動作像是水和空氣般自在怡然。在台灣,許多與我年紀相仿的人談到政治,避之唯恐不及,彷彿這話題是潘朵拉的盒子般,觸碰不得。這令我感到錯愕。也令我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子?打開新聞,內容不是些名嘴拿不確實的資料出來抹黑,或者動物園的熊貓又生了幾胎,抑或是轉錄至影片網站的搞笑影片。這些壓抑了我們的思考空間,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國際觀,可以去和別人競爭,所以我很希望,有一天,在這塊生活的土地上,能出現那麼一點改變,至少那麼一點就好。而我知道,那改變,漸漸地在萌芽。
這是很好的一本書,我很喜歡閱讀,那並不只是沉溺在文字的而已,而是可以理解作者背後所想表達的一種意義,或是價值觀,那些才是我所需要的。它帶給我思考能力,也帶給我反省的能力。書,就像一面鏡子,看見自己,改善自己。


四●討論議題:
台灣人普遍國際觀不足,如何改善將是一大探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