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五歲時,我殺了自己/霍華.布登著/寶瓶文化出版
閱讀分享:164 陳怡靜-理解(中學生網站1030315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小男孩波登,喜歡的女孩潔西卡,因為父親去世而傷心哭了,潔西卡說,她不想再當小孩了,波登想安慰她,所以他們做了那件事。潔西卡的媽媽發現後要求波登的父母把波登送進託管中心。從此波登在大家眼中變成了壞小孩。而大人們卻未用孩子的角度看待這整件事。


二●內容摘錄:
他是一個披著孩童外衣的人類。他擁有與他同族類者的器官和情感,卻沒有相同的權利。(p.150)

就是因為您沒有搞懂,所以您無法解決問題。讓他回家吧。他沒有瘋,他甚至一點都不怪異。我們遇見了敵人,那敵人就是我們自己。(p.150)

媽媽跟我說過,等我長大以後,有一天我會愛上某個人,那時候我就會想要阻止任何人去傷害她。(p.240)



三●我的觀點:
當我在書店時,一眼就看到了《五歲時,我殺了自己》,我對這本書充滿好奇,五歲不正過著快樂童年的年紀嗎?在詳細閱讀後,我才了解一個不被理解的孤獨心靈,是如何在一個與他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
在書中主角波登是一位想像力非常豐富的小男孩,常常想像自己是超人,也很愛穿媽媽親手缝給他的超人裝,我認為五歲的孩子就是如此的單純、可愛。但是在發生那件事後,波登被嚴厲的譴責,可是大人們忘了波登只是個孩子,因為大人們用自己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把它複雜化,覺得骯髒、噁心。但是波登只是單純的想幫助潔西卡,大人們忽略波登善良的本意,進而開啟他在託管中心發生的事情。

我很喜歡書裡的其中一位醫生,魯迪亞,他藉由模仿孩子的動作而理解,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最後卻被納維爾醫生視為有礙波登治療將他開除。波登在託管中心封閉自己的內心,不願和納維爾醫生交談,甚至對他大吼大叫。他只能對自己說話,因為可以不必面對任何人、任何事。

這本書裡有一句話我覺得很能代表波登,「他是披著孩童外衣的人類。他擁有與他同族類者的的器官和情感,卻沒有相同的權利。」在別人還沒解釋之前就先判他死刑,在這個處處講求權利的世界,似乎不怎麼合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被誤會過或者覺得自己是對的,想法作法不被他人認同,因而感到無助難過。
而這本書有一位推薦者說;「沒有傾聽,就不會理解;沒有理解,就不會愛!無法愛人或被愛,乃只有死之一途了。」如果波登長大後,因為小時候的事情,導致無法愛人會被愛,該由誰來負責呢?

從小到大有些觀念都是父母給我的,但時代在改變,這些觀念現在可能在一些人眼中會變成刻板印象。像現在提倡的多元家庭,比較年長的人認為男生本來就該跟女生結婚,不能接受同性戀,而現在年輕人覺得只要兩個人互相喜歡,即使同性又如何,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波登的行為被社會規範著,在大家眼中那件事就是不被允許的,所以他們沒有想到原來波登只有五歲,如果說五歲能分辨那麼多的是非對錯,世界上應該不需要老師來教我們了。

在我看來如果看待事情,可以用多種不同的角度想,不要單方面的評斷任何的人事物,耐心傾聽他人的想法,試著去理解,即使法官在判犯人死刑時,也會給他辯駁的機會,何況是個小男孩呢?看到最後我才發現原來大人們都忘了自己也曾經只是個渴望被理解的單純孩子。今天波登做的事,並不是完全正確,但他是出自於善良的,從來都沒想過要害人,即使有錯,也只是無知跨越了界線,我相信藉由傾聽來理解,這世界會變的更加美麗的。


四●討論議題:
1.如果你是小男孩波登,除了將無人傾聽的話寫在牆上,還會怎麼做呢?

2.如果時間可以倒轉,你會怎麼安慰潔西卡?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