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思考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魯爾夫˙杜伯里著;王榮輝譯/商周出版
閱讀分享:346 吳家琪-邏輯思考(中學生網站1021031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魯爾夫.杜伯里是瑞士人,瑞士聖加侖大學企管碩士、經濟哲學博士。他以風趣幽默的語調,深入淺出的逐篇舉出52個我們非常容易犯的思考錯誤,再佐以生活趣事、名人軼事、歷史、感情關係、投資理財、股票買賣、實驗研究等,具體說明我們會如何犯下這些為數不少的思考錯誤。此外,針對各項思考錯誤,提出因應之道。同時,每篇均搭配一幅與主題相關的諧趣德式插畫,讓《思考的藝術》不僅具實用性,更具可看性。


二●內容摘錄:
從後見之明的角度來看,許多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實際發生的機率往往超乎我們的相像。-p.16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成功者的能見度壓倒性地高過失敗者,因此,人們總會系統性地高估了獲得成功的希望。在每個成功者背後,至少隱藏了一百位失敗者,由於我們經常聽人傳誦一些成功的故事,所以根本看不清楚獲得成功的機率。-p.20、21
在各自獨立的事件中,並沒有一種平衡的力量,某些特殊的情況裡,極端狀況有時不僅不會回歸平均,反而還會越演越烈-p.137、138



三●我的觀點:
當時被這本書吸引的第一印象是書名,「思考的藝術」和「非受迫性思考錯誤」這兩句話的涵義讓我對思考有所改觀,我想思考的奧妙之處應該就是所謂的「思考的藝術」吧!而有些雖然經過深思熟慮後下的決定卻並非是正確選擇就是「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封面設計也是印象深刻之處,一顆蛋、兩顆蛋、三顆蛋、四顆蛋,接下來會是什麼?一般人都會理所當然地接下「五顆蛋」,但正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慣性定律影響,所以掉進作者的陷阱,這也證實有些思考是錯誤的。

在這本書中提到的許多思考謬誤非常貼近生活。

「過度自信效應」:為何你總是系統性高估了自己的學識與能力。有時因為之前的知識會帶給自己自信,認為所學的知識一定是正確無誤,因此也會直接了當的判斷,但是人們確實的往往是少之又少,很多事情都擁有兩面性的觀點,只要多去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情的觀點就會有變化,例如:報紙上刊登一位黑人拿著棍子準備打人的照片,人們就開始批判那位黑人是如此兇殘,但是事實卻是一群白人圍毆黑人;因為一張照片被修改,事實也因此被掩蓋,沒有人會去追究當時確實發生的事,只會眼見為憑自以為是的伸張盲目的正義,因為照片並不是他拍的,而本人當時也不再場。所以事情沒有絕對性,一昧的盲從只是被那些人牽著鼻子走,人必須要有主見和適時的質疑。也許「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可以用在這吧,也算是我替這段話做的註解。

「對比效應」:為何你最好別找模特兒等級的朋友一同出門。對比效應是一種最經常思考錯誤,也是讓我最厭惡但又常犯下邏輯概念,從小到大身邊都擁有比自己優秀一倍的姊姊,因此不管做什麼都會被長輩們拿來比較、評論,差的那方就會因而被判定為劣等;整體的社會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並且適者才能生存,雖然人要經過磨練才能成長,但是有些觀念卻是一直停留,就像是讀書成就高的人可以優先在好的公司工作,而不先判定他人其他的因素,也許態度不好或是並不是走這行的專業;機率上讀書成就好的大多都能升任,但是何不給一些機會給成就雖然不好但專業的一起競爭?只能說這就是社會的殘酷,人們雖然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可是卻不一定看的到人有用之處。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根本原理吧。只看到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個人,卻沒看到它是踏著多少人的屍體走過。

書中舉出的例子淺顯易懂,而且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相同的例子,經由作者精闢的分析,讓我們了解、體悟更新一層的思考,人的一生中所犯下的小小錯誤,雖然對本身無關緊要,但是有時會傷到其他人;而我們經常會先直覺地做出決定,但是事後往往都會後悔,而後悔中又會替自己找藉口來掩蓋先前的過錯,人非十全十美但是我們會互相檢討、體諒,只希望不要一錯再錯。


四●討論議題:
該如何做出完美決定的選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