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著/方智出版
閱讀分享:265 王亮鈞-喚回最初的真我(中學生網站1021031梯次 優等)


一●相關書訊:
張德芬畢業於台灣大學企管系,曾經擔任台灣電視公司新聞記者及主播,後來取得美國UCLA的 MBA學位。之後,受到某些啟發與指引,開始投入各類心靈成長課程。

主角──若菱,一個對人生早已失去希望的人。某次機緣之下,她在山上的小屋遇見了智慧的老人。起初老人解釋了小我與真我,小我是自己虛假的認同,而我們與真我失去了連結。在老人的帶領下,若菱一步步地突破小我的束縛,最後,終於找回那最初的真我。



二●內容摘錄:
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
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P27)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
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
認同!(P80)

我看見並接納,我有被背叛和被欺騙的痛苦感受,進而放下對它的需求。(P176)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情緒上的抗拒和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
,但是現在若菱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腦袋在撞牆,真的是「徒
勞無功」,而且對事情的後續發展亦點幫助都沒有。(P176)

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P179)



三●我的觀點:
現代社會的人們到底追求著什麼? 財富? 地位? 亦或是權力?
人們用盡一生、想盡辦法得到這些外在的事物也只是反映出我們自我滿足的東西而已。像是被樊籠困住的鳥禽,無論多麼想獲取外面的一切,也可能只是一場空。

許多人為了這些,進而忽視了我們本身所擁有的本質,也就是「真我」,它是個從小到大一直陪伴著我們的意識,並不會受到任何外在所影響。可是我們遺失了這個所謂的真我,為什麼? 原因在於我們必須要有自我感,所以我們不斷地向外汲取那些外在的事物,為的就是滿足自我的虛假認同,而阻撓我們通往真我道路的,包括身分認同、思想、情緒、身體。

但何曾想過我們會追求於此呢? 是誰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還有對不同人事物的反應? 也許一切都是淺意識在作祟吧!我們的意識,像是思考、判斷……等等,全都是從淺意識來的。但我們對自己一切的感知,卻只佔了1%而已,你能相信嗎? 而淺意識卻佔了全部的99%,它是一個看不見的未知世界,我們也只能透過一些特殊的行為來了解它在想什麼,有人說夢是通往淺意識的橋樑,有人說一些你不經意的動作也可能是淺意識想告訴你的。

其實在我們周圍,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能量,不論開心、喜悅,或是悲傷、難過,我們都會帶給他人不同的感受,比如說,如果你現在很開心,臉上帶著笑臉,看到
的人自然心情也會好。反之,如果你擺著一張臭臉,別人還不會想靠近你呢!

我們的身體,是斷絕我們與真我的第一面牆。為什麼?你可以想想看,有些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熬夜、少運動、狼吞虎嚥……等等都是對身體的一種虐待行為,但我們還是持續著執行著這種身體習性,也難怪身體跟真我被隔離起來了。改善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書裡說的改善飲食習慣、健走都是很好的,但切記,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我們的情緒,是阻隔我們與真我的第二面牆。當自己陷入負面情緒時,會怎麼做呢? 有些人會選擇沮喪,有些人會選擇發脾氣,但有沒有想過,這樣對往後的事情發展有什麼幫助嗎? 不如冷靜下來好好地思考,我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做對我有幫助? 我該如何解決這問題? 也許在當下會覺得很困難,但你必須臣服,臣服於這件已發生的事實,這樣才是解決整件事情的根本之道。

我們的思想,是隔絕我們與真我的最後一道鐵壁。想想看,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要有那些特質? 成功、勇敢、出人頭地、聽話、溫柔……等等,而我們為了遵守這些特質,往往會將自己壓抑的、抗拒的內在特質加以否定。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思想上的抗拒、反對可以改變我們不想要的事實,但只是徒勞無功而已。我們必須認清它,接納這個事實,在做出正確的抉擇。

當你將這三道看不見的牆壁擊垮後,喚回的,也就是那最初的真我。



四●討論議題:
1. 自己與真我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 以上這些是否正好說中您目前的難題呢?

2. 生活中是否常有不順遂的事情一直發生在自己身上? 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3. 自己現在所想的跟淺意識所想的一樣嗎? 還是說它是想告訴你什麼訊息?

4. 你認為自己為什麼會離真我那麼遠?想想什麼阻擋在你與它的面前。

5. 你認為自己大腦所產生的想法往往是正確的嗎?亦或是想蒙蔽你真正的想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