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頁-圖書館-閱讀分享 |
|
|
|
|
|
安妮的日記/安妮‧法蘭克著;張翠萍譯/東方出版
|
閱讀分享:225 賴芷妍-知足(中學生網站1021031梯次 優等)
一●相關書訊:
《安妮的日記》是十三歲的小女孩見證第二次大戰納粹的暴行,在艱困的環境下,寫下最真實的日記,閱讀時,讀者們能真實體會當時的社會氣氛,雖然那是個黑暗的年代,有許多猜疑與不信任,但透過安妮的筆,我們還能感受人性光輝、溫暖的一面。
二●內容摘錄:
人類為了使生活更舒服而發明了許多東西,但是為什麼要為飛機或大砲、坦克車費那麼大的心血呢?每天為了戰爭,不知要花費多少金錢,卻不肯用點錢做醫療設施,或是捐給藝術家和窮人。(P.262)
「戰爭究竟有什麼作用?為什麼要破壞人類的和平,破壞平靜的生活?究竟是為了什麼?」雖然我們很了解這個答案,但是,它無法滿足我們。(P.263)
三●我的觀點:
如今我們有個溫暖的家,可以不愁吃穿,不用為了戰爭躲躲藏藏,在這個和平的世界,我們是否該懂得珍惜。想想一個僅僅十三歲的小女孩,剛進入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卻得為了自己是一個猶太人而躲避納粹的大屠殺,為了活命,逼不得已住進又小又冷的「密室」,每天飽受精神上的折磨。
為了能生存,在這麼艱難困苦的社會下生活,安妮一家連腐爛的蔬菜都得吃下肚,而現代社會吃不完還會有「廚餘」,在我們做這些事情前有沒有好好想過,以前很多戰爭的時代,人們是怎麼過生活的,就像安妮所說的:「世界上有充足的食物,有的甚至放到腐爛,為什麼還有人必須餓死?」顯現出世界上走很多人不懂得知足,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若非得在失去後,才知道珍惜的可貴,那是一件悲哀的事。
戰爭造成的負面影響甚多,但世界少了些衝擊,還會有人記得要知足惜福嗎?或許有了過往戰爭的告誡,人們至少懂得警惕自己。安妮小小年紀,就被迫在處於恐懼、飢餓的生活下,外面的一點點聲響,就會讓密室裡的人膽戰心驚,生怕納粹發現他們的躲藏地點,他們的殘暴、沒人性的大屠殺,讓無辜的猶太人整天提心吊膽,絲毫不敢放下心來,就怕一放下心,就得與世界永隔。再來看看現代,雖然中東的紛爭不斷,但世界許多地方還擁有和平,人們過得比以前快樂許多,至少比安妮快樂的多,但安妮的精神從不被打敗,她也從不絕望,把危機變轉機,從黑暗處也能找到一絲光亮。好比現在,新聞常播報因感情,經濟,家庭關係等壓力而自殺的人,對比一個長期遭受恐懼侵蝕、每天冒著隨時被殺的十三歲小女孩,努力活著,是多麼的堅強,現在的人連一顆芝麻綠豆大般的小事,也整天鬧著要自殺,他們不尊重生命的價值,對那些奮力求生的人來說,活著,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現今有許多青少年在外面遊蕩,晚歸卻連一通電話都不打,常使父母擔心,想想安妮,本來是一個正值活繃亂跳的年紀,但因為納粹黨的大屠殺,導致連出去呼吸新鮮空氣、享受溫暖陽光、聆聽清脆鳥鳴的機會都沒有,就算能有極短的時間出去,聞到的或許不是新鮮空氣,而是鮮血的味道,或者是腐臭味;照射到的不是溫暖陽光,而是堅硬的砂土、骯髒的灰塵;聽到的不是清脆的鳥鳴,而是慘人絕寰的叫聲,現在出去是繁華的商圈,美麗的景色,我們能想像安妮所處的劣境之中嗎?
現今社會人們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但人們不懂得珍惜這些對某些人來說很難得到的東西,總是怨天尤人,往往看不見自己已經所擁有的東西,小小年紀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和不安,身心飽受折磨,依然故我,保持樂觀,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我們可以藉此向安妮學習,就算遇到困難也不可以因此絕望,戰爭對世人來講或許是新聞或課本上的事件,但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從前的戰爭帶來的教訓,最重要的是人們要懂得知足,這世界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可言。
四●討論議題:
生活在祥和的社會,沒有戰亂、飢荒的恐懼,我們是否該想想,對世界上某些角落的人來說,充足的食物與乾淨的飲水都是奢求,我們要如何貢獻一己之力,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