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壁花男孩/史蒂芬‧切波斯基著;栖子譯/高寶出版
閱讀分享:325 楊千瑾-躲在內心深處的真我(中學生網站1021031梯次 特優)


一●相關書訊:
作者以書信體敘事,並使用淺顯易懂卻熱情直率的文字巧妙地讓讀者成為「收信人」,從中了解主角查理一篇又一篇的青春記事。害羞的查理擁有強烈的直覺,總是默默在一旁觀察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他遇到許多青少年容易遭遇的挫折,例如:交友、家庭壓力、情感與毒品。在本書中,他一再展現超齡的智慧,描繪出人生、愛情、友情的辛酸與深刻反思,讓我就像是書中「親愛的朋友」一樣情不自禁地想要進一步見證查理的故事。


二●內容摘錄:
我倆站在巨大、宛如玻璃雪球的蒼穹之下。(p.117)
毛毛蟲在變成蛹之前,必須經歷各種折磨、還得花七年時間吞樹膠。(p.117)
從那時開始,我的世界漸漸停止浮動。(p.127)
總不可能剛好每個人都看清自己、沒有自信吧?(P.159)
整間餐廳霎時鴉雀無聲的感覺還挺毛的,然後噪音瞬間爆發(P.181)



三●我的觀點:
  讀完這本書,很難不對我們看似平常的生活有更深刻的反思,心中那麼多的疑問、秘密、徬徨失措、惆悵、悲喜交加‧‧‧‧‧‧一幕幕在戲劇化的人生中上演著,或許長大後會對於少年時期的煩惱一笑置之,但是那些枝微末節的小事對於當時的我們卻又是無比深刻的重要大事。
  「就算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我們依然有權利選擇今後的人生。我們仍然能夠有所作為,然後試著認同並接納自己。」被稱為壁花男孩的查理雖然低調卻有著過人的智慧,知道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永遠以受害者自居,害怕扛起責任。我非常欣賞這種不自憐、不自我貶低的態度。作者另外賦予查理一種樂觀的意志,所以不管有他有多麼悲傷,儘管全身佈滿傷痕也都堅強地全部接受。我覺得樂觀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命態度。如果自身不能發掘樂觀的重要性,那麼踏出的每一步都會藏有猶豫和恐懼,而且很難凝聚精神完成一件事,因為會害怕失敗。但是「失敗為成功之母」,只要勇往直前,就算被刺傷了也不能回頭,這樣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在主角寫給匿名收件者的每封信中,我發現他和他的朋友們內心都隱藏著一道傷痕,或深或淺,可以看到這些少年少女,雖然還不能夠完全體會生命中的大道理,卻費盡心力地想以成熟的方式解決這些艱困的疑難雜症,最後在彼此互相扶助下,度過重重難關,並找到真我,克服障礙,就像從隧道中穿出,看到一線曙光一樣。只要不逃避,再困難的問題都會有解決的機會,這樣看似簡單的想法要確實執行卻格外困難,不論是面對教科書上的難題或是生活中的困境,我們總是習慣逃離。其實只要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這些擾人的死結便能夠順其自然的解開了。
  從懵懂的少年蛻變為成熟的青年,這個過程必定充滿荊棘,讓許多到訪的人們傷痕累累,但是在路途上所獲取的甜美果實,將會成為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當時間久了,我們可能會忘記這趟冒險的細節,但當下的體悟卻會成為永恆,也許會嘲笑當年的自己有多麼幼稚,也不理解為什麼要做些糊塗的事,但你還是會記得曾經認真煩惱過,做出當時覺得正確的選擇,就算結果不盡人意,在跌了一跤後,也會學到處理問題正確的方法。
  離開青春期,蛻變成耀眼的蝴蝶後,我們更加清楚青春期的思考邏輯與困境,除了時常沉湎於過去的豐功偉業之外,應該還要有其他收穫吧?例如,探索到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繼續追尋著當時那一種永恆的感受與拼勁並維持下去?就像《壁花男孩》裡面的主角查理,和他的好朋友們。
  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致可以為青少年時期的迷惘作一個簡單註解。就算知道跋山涉水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至今仍然沒有人能夠優雅地走完「青春」這條山路。正當在山裡迷路而慌張時,便更容易察覺到出口,從山口走出來的那瞬間就像是獲得「重生」的機會一樣,必定會對生命產生不同的觀感與領悟,回頭看著那座山也不覺得慌亂,因為我們會發現它只不過是一座沒什麼大不了的小山丘。



四●討論議題:
糾葛在書中的友情、親情、愛情等多方習題,一再提醒我們不是孤獨無助的,你能否拋下過去的陰影,試著信任身邊關心你的親友們?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