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做工的人/林立青著/寶瓶文化出版
閱讀分享:301 蔣睿恩-做工的人的讀後心得(中學生網站1071031梯次 甲等,指導老師:洪阿李老師)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一個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就在工地現場從事監工至今。現實專長為搬弄、造謠和說謊,用來保護他人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編織的謊言能夠吸引憐憫,搬弄而成的印象可帶來同情,造謠之後好求取寬容。


二、內容摘錄:
較我們富裕的,優待以禮;較我們貧困的,輕篾排斥。從歸化申請到婚姻皆是如此。這種不基於一個人的道德品行而只看出身所訂下的規定,野蠻而暴力。人與人天生就有體能、個性與智力的差異,有的人強,有的人弱,有的人文化和我們不同。如果我們的社會再對弱者加上標籤,那無疑是將他們推往這個社會的更邊緣處。而一些謠傳和政治的挑撥,使得這些處於弱勢的女子們,更成為社會上幾乎無聲無息的人。你看不到她們的無助,更聽不到那些哭聲。(P.169 - P.170)


三、我的觀點:
小時候總是聽家人說:「你要認真讀書,不然就會像那些工人一樣,一輩子都只能用勞力做苦工。」年紀還很小的我,不知道大人們說的話背後存在什麼樣的社會偏見,直到年紀稍大,每當看到那些工人的背影,想著那些工人的辛勞。這些勞工在社會裡付出他們的勞力,做一些既辛苦又危險的粗糙的工作,他們工作的目的也不是跟其他人一樣為了家人安穩的生活。

《做工的人》一書中有許多則讓人感到無奈及不捨的真實紀事,這些紀事讓我看到臺灣社會一直存在的不公不義,以及身處社會底層那些用勞力、工時長來換取溫飽的工人們,生活在這歧視與不公不義之下,那藏在心底最深的苦澀與吶喊與他們所背負的無奈。勞工階層從不屬於低級,管理階層更不代表高尚。管理者和勞工們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有各自的煩惱和困境。因此,若雙方都能尊敬對方的存在,並體諒對方的處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的話,雙方的工作環境就會變得更好,工作品質也會有所提升的!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中的立足點的因素,不是家庭背景,更不是學歷或文憑,而是做人處事的態度!

書中最後一個故事是〈台灣媳婦〉,故事內容焦點集中在「陸籍配偶」,也就是俗稱的「大陸新娘」。故事中的陸籍配偶嫁來臺灣,與丈夫一同在工地工作,卻在工作時飽受歧視。在與工地警衛交談時,警衛刻意使用臺語,就好像是在捉弄她聽不懂台語,但她能做的就只能是裝傻,裝作聽不懂臺語,裝作聽不出話語中的惡意,然後繼續埋頭苦幹她們的工作。說話的人卻不知道,其實她們什麼都懂,懂得字裡行間中的嘲笑,她們認真而努力的活著。在對待另一個種族的人我們總是用另一套的標準去對待並自視甚高去對待,卻沒有想到人人生而平等,在我們這樣對待他們時,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如果也這樣被人對待時,心裡會作何感想呢?

《做工的人》寫下臺灣社會底層那些人努力生活的一面,也寫下我們在對待不同族群的人時,時常會帶有的歧視,以及有關於職業傷害的嚴重性,這是台灣工人很常忽略的問題,在他們為家人辛苦勞累時,身上早已種下了病根,即便早就知道自己身體的病痛,卻還是咬牙苦撐,還有那些外籍配偶,即使身處異鄉,飽受歧視,卻仍努力工作,只為給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我們外行人無法體會到的酸甜苦辣,這些特殊的生活經驗之中,有著每個工人的生活情趣與情感。那些用生命在拼口飯吃的工人們,不配被貼上低級粗俗等字眼的標籤,他們對於生命的韌性,更不配我們去憐憫,這樣有如超人般的付出,讓人深感敬佩。


四、討論議題:
《做工的人》寫到許多弱勢的問題,不管是經濟弱勢、種族弱勢,還是階級弱勢,都是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社會不斷在進步,弱勢的人卻是越來越多,而相關的議題卻始終沒有進步,我們該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這些弱勢的人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