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我家是聯合國/張郅忻著/玉山社出版
閱讀分享:273 林佳怡-把地球村縮小化 (中學生網站1071031梯次 甲等,指導老師:洪阿李、勇威菱老師)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作者的家庭環境非常的多元,自己本身是客家人,兩位分別從印尼跟越南來的嬸嬸、有原住名血統的妹妹、以及遠從南非來的妹夫,她將二樓的一個大餐桌,陸續有各種的異國料理登場,暗示著新成員的加入,成為家裡的一員;有時候會遇到因為習慣的不同,會有一些爭執,很像把一個地球村的現象縮小到了一個家的範圍,在看的時候有些內容會令人感同身受的感覺。


二、內容摘錄:
1.17頁:「飲酒要飲竹葉青,採花要採牡丹心,好酒喝來慢慢醉,好花越採越入心。」

2.第24頁:「 多少的時光流走,多少的記憶在心頭;你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留給我的只是一串串落寞的回

憶。」

  3.第54頁:「如今相機不再是奢侈品,人手一台,數位影像無限複製重疊,珍重按下快門鍵的時代已遠去。」

  4.第111頁:「最裡層角落處是沒有品牌時間限制的烏托邦,原主人將它們帶來這送修,逾時未取的便陳列於此。 時間在它們身上重新走動,曾共同計算時間刻痕的人卻不再歸來。」


三、我的觀點:
  在以前臺灣還沒有完全國際化的時候,許多的外籍人士會被認為低人一等,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來的,很不被重視,被本國人貼上一個男生就做苦工,女生就做看護的標籤,但事實並非如此,臺灣人原本就不多再加上其他國家的環境薪資條件都比台灣還要來的好所以選擇離鄉背井,而且多半的人都不太願意吃苦那些外籍勞工對就台灣的經濟有了很大的貢獻。

  我的媽媽是從越南嫁來台灣的外籍配偶,小學的時候其他跟我一樣是新住民子女的同學,在老師問到:「誰的爸爸媽媽不臺灣人。」的時候有些同學就不太敢舉手,下課才私底下去找老師說,其實啊我覺得這真的沒什麼不好說的,除了原國籍不是臺灣,他們跟一般的臺灣父母哪裡不一樣了?不是辛辛苦苦將孩子扶養長大,希望孩子能有一番成就,我甚至覺得這是件想分享給其他人知道的事呢!常常能吃到最道地的越南料理、能在家學一些基本的對話、還能聽媽媽說一些越南跟臺灣文化上不一樣的地方。

  這本書還有提到一點,臺灣的年輕人,有能力的大多都離開台灣去別的地方工作了,有趣的是其他國家的人也離開了自己從小就生長在那的故鄉,踏上了這塊未知的陌生地方,通常都是年輕人,因為他們敢衝,像我現在所學的日文是想之後能到日本工作,現在說起來是很輕鬆,但真的有機會了,我能像他們一樣帶著這股拚勁和親朋好友的期許,離開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嗎?我覺得應該是不行吧!這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讀到《妳的名子》的第一小段叫做《織》的時候,前面都還是中文,那一小段結束後突然出現了好幾頁我沒看過的文字像英文又不是英文,翻回到目錄的地方才知道這是越南文,比對了一下英文字的地方確定了和前一段中文是一樣的,在媽媽有空的時候我找了媽媽一起閱讀,小的時候因為媽媽對中文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幾乎沒講過故事給我和弟弟聽,這可以說是第一次呢,我們和她一起躺在床上,她拿著書開始照著上面念,雖然我是一個字也沒有聽懂,但是我也沒有打斷她,因為看媽媽念得很投入呢! 

  之所以在眾多的書目中選了這本書是因為它的書名吸引到了我的注意,一是因為我本身就喜歡研究跟國際議題有關的事情,二是因為我覺得我和跟作者有點像,雖然只有媽媽是新住民,但在我家有從臺灣許多地方加入的親人,光是在臺灣各地的習慣就不太一樣了,我時常的會在網路上看到臺灣的南北戰,像是台北人大多會把南部跟鄉下畫上等號,東部那就更不用說了;又或是用著歧視的眼光去看原住民,認為部落就是沒電沒網路,原住民都很野蠻之類的,我覺得人有時候就是因為不懂得互相去尊重才會有許多的爭執,嚴重點的國家與國家,最後就會演變成戰爭。


四、討論議題: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和平相處的話,世界會更美好吧?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