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頁-圖書館-閱讀分享 |
|
|
|
|
|
送給孩子的字/張大春著/新經典文化出版
|
閱讀分享:274 李珮綺 - 送給孩子的字閱讀心得(中學生網站1060315梯次 甲等,指導老師:謝筱蕙老師)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現今,「習字」已是人人必經的階段,在國小建立起學習的基本,老師帶著我們認識一個個漢字,慢慢的學會了字的筆劃、讀音、寫法,後來我們學會了怎麼寫「字」,並靈活運用在日常,能隨口說出、隨手寫出「字」的我們卻不知「字」的由來。
作者對凡事都具有好奇心的小學女兒,提出許多對「字」的問題,進而傳達許多「字」的由來及最原始的意思,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因小孩純真的思想讓作者對「字」有了不同的見解及看法。
二●內容摘錄:
無論字的筆劃多少,都像一個個值得認識的朋友一樣,內在有著無窮無盡的生命質料,一 旦求取,就會出現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P.6)
無論是為了避諱、便利、區別、或者強調其意義或聲音的屬性,甚至往往只是因為錯訛,文字時而繁化、時而簡化,每每有社會性的「群擇」──這是文字的演化學(P.64)
孩子生活在一個甚麼都可以方便買到的世界,要甚麼也只知道買、買、買,生活裡只剩下『買』的話,其他能用的動詞就很少了。(p.72)
人總是在與規矩的搏鬥中發現遊戲的真趣。(p.126)
三●我的觀點:
《送給孩子的字》是作者張大春在以身為父親的角度下,紀錄出在女兒學字的過程當中,用自己的觀點來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被小孩創新簡單的思維,意識到了如何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字的演變。
整本書當中,作者不時放入了他所教導的孩子寫書法的照片,每個人寫的字,雖然是同一個字,卻都帶著不同的感覺,像是在告訴讀者們,一件事情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或許會發現更多能啟發你的事物。
《送給孩子的字》一書總共收錄了39個字,從字的發源、到演化過程,以及現在的用法,每一篇都記錄了作者大春在教導孩子時,與孩子發生的互動以及創新的見解,並不用強硬生澀的課程來讓孩子接受知識,而是在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中去學習,看似平凡的對話內容,我卻感覺到了字裡行間作者大春對兩個孩子所流露出的父愛。
全書中第一令我印象深刻的字為「疵」,孩子在經歷到了某個學習階段,在學到了一個新的四字成語的時候,就會迫不及待的拿來使用,不論其是否正確。作者的女兒在玩紙牌的時候,不經意說出了「吹毛求疵」這個成語,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意思不外乎都是「雞蛋裡挑骨頭」,可是真正懂得這四個字所真正代表的意思的人寥寥無幾,聽到女兒說出「吹毛求疵」,馬上抓住了教育機會的作者開始向孩子們提問甚麼是「疵」?
原來,「疵」真正的意思為皮膚上小小的黑色斑點,我們稱之為「痣」,而「疵」裡面包著的「此」字意味著「在這裡」,而「吹毛求疵」四字就是指「長在頭髮裡的小黑點本來就不容易被人發現,可是你一定要挑刺兒、找麻煩,吹開了頭髮也要找著」。
「吹毛求疵」許多人都懂得這個成語的意思,但如果拆解一個一個字來看,知道甚麼是「疵」的人是少之又少。
許多用詞都與「吹毛求疵」一樣,我們懂得如何運用它,知道它的意思,卻不知道一個個字的由來以及用法,或許會有人覺得『為甚麼我需要知道它的典故?我只要現在會寫會說不就可以了嗎?』,這句話說的其實也不是不對,但是,中國字是一個從古代傳承下來的文化,隨著時間的琢磨,人們漸漸學會了簡化它,甚至在沒有辦法形容某件事情的時候,拿一個補一個,將錯誤的用法直接用上去,而忽略了它原本的意思,例如最近興起的「梗」字。
「梗」,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流行字,許多人認為它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很好笑或是很有趣,但其實「梗」完全是錯誤的用法,真正代表其意思的是「哏」。
還有許多字同「梗」一樣成為了錯誤的用法,卻可能因為誤寫或是簡化的關係,久而久之,成為了難以更正的錯誤用法。作者大春在書中提到:「我們很少能夠如此明顯地眼看一個錯字取代了正字、並且在可以輕易追蹤其來歷、理解其謬誤的情形下,目睹所有人寧可唸錯字而九死未悔。」這或許是作者在現代資訊如此發達之下,為了簡化用字,寧願方便使用而不查明正確用法的感嘆。
《送給孩子的字》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當中,在每段作者和孩子的對話當中,我感覺我似乎就正站在他們旁邊欣賞著他們的談論,孩子無忌的單純談話,讓我們好像變回了以前天真、無邪的孩童時期,單純、直白的言論讓我沉浸在這本書中,沒有過於複雜、需要令人深深思慮一般的語句,反倒是像在讀一本故事書一樣,圖文並茂,內容淺顯易懂卻又不失深度,格外令人喜愛。
四●討論議題:
字的演變是每個朝代必經歷的過程之一,從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到秦代制定的小篆,漢朝盛行的隸書一直到今天我們通用的楷書,每個字的演變過程都不免簡化了某些字、增加了某些字,你覺得,字的簡化是必要的過程嗎?為甚麼你會這麼認為呢?
|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