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流星之絆/東野圭吾著;葉韋利譯/獨步文化出版
閱讀分享:344 陳亮伃 - 對與錯、騙人與被騙(中學生網站1060315梯次 甲等,指導老師:洪阿李老師)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功一等三兄妹,知道這天是有流星雨的日子,瞞著父母跑出家,最後因天候不家早早返家,不料功一在父母的請寢內發現父母兩人的屍首,而剛好二哥在回家時看到了不明男子從家裡跑出,當時的他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殺人兇手,事隔十四年,三人因為種種原由,遇見了當時的男子,開始了一串追查兇手的計畫。

二●內容摘錄:
1.活在這世界上,要不是騙人就得被騙。第83頁倒數第三行。
或許在這社會上,的確如此,但是對於後續的選擇,就要看每個人的選擇了。
2.看著她一雙小手仔細折著一隻隻紙鶴,功一忍不住再次悲從中來,一股哀傷的情緒頃刻間充滿內心,終於潰堤。第44頁第四行。
對於剛經歷過巨大衝擊的功一來說,妹妹認為爸媽還活著的這件事剛好引爆了功一內心脆弱點。

三●我的觀點:
面對著新聞上各種的社會悲劇,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些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或身邊,因為如此,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毫無預警而來的事情時,總表現的手足無措,但是故事中的主角卻有與一般人不同的表現,是連大人大多都無法表現出來的冷靜,親眼看到自己父母的屍首,不但沒有大哭大鬧、驚慌失措,反而在短時間反應過來,將弟妹安置好並報警,在警察偵訊時也能理智回應,從一開場,功一就已經表現出了他的與眾不同。雖然我很欽佩著如此理智的人,但其實從另一方面想,這樣的人卻會承擔起比其他人還要重的責任,失去了父母的功一,生為兩個弟妹的哥哥,擔起了照顧他們的責任,這時候的功一才小學六年級,或許他表現得像個成熟的人,但就本質來說,或許他還是期望著,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撒嬌、無憂無慮,有時候,現實就是如此慘忍,被送到孤兒院的他們三人,直到成年、離開孤兒院,還是沒有找到願意接納他們的家庭。其實我認為,在國小這段時間裡的孩子,如果沒有健全的家庭,多少都會有些許的價值差異或者精神認知上的問題,其實他們兄妹三人也不例外,在他們被欺騙後,大哥功一對著妹弟們說:「活在這世界上,要不是騙人就得被騙。」而決定變換角色,讓自己變成欺騙者,對於普通人來說,遇到了詐騙第一反應應該是報警,而不會選擇反過來去欺騙別人,或許,是對於事隔十四年之久,警方還未找到當時的殺人兇手這件事而不信任於警方吧,當時的警察們信誓旦旦的說會找到兇手,卻在十四年後依然沒有頭緒,十四年了,時間早已將信任磨光,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只有學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靠自己最好,人生中的各種遭遇使得他們幾乎只相信彼此,他們最在乎的也是彼此,會許他們在行騙上會去挑選,不會刻意去詐騙生活困難的人,只會去詐騙銀行裡有閒錢的人,但這並不代表這會是正確的行為,畢竟那筆錢也大多是對方辛苦賺來的,並不代表對方是從其他人身上所騙取來的,若大家的想法都是”活在這世界上,要不是騙人就得被騙”進而去欺騙他人的話,社會大概會崩解吧。的確,或許這個社會並不美好,但沒有任何人想活在人們互相欺騙、互相不信任的世界,這或許是這世界還如此存在並未瓦解的原因吧。
其實我並不認為三兄妹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對於他們來說,那只是生存的手段,他們並不求富貴一生,他們求的是在這樣”不是騙人就是被騙的社會”中活下去,或許他們所選擇的路並非最好,也許在許多人的眼中並不正確,但是對於無路可退的他們而言,是他們那時為了生存下來想到最好的辦法了,生物的最終本能不就是活下去嗎?他們並沒有任何人可以提供幫助,沒有後路,若是建立在為了生存上卻又不會造成太大傷害為主的原則上,他們這樣做,真的是錯的嗎?我是覺得基於這點許多事情都需要重新定義,在許多事情上面,對與錯並不能只往一方面去探討。
在最後的結局裡,功一發現了真正的凶手,但是真正的凶手非常的出乎大家意料,那是一個在整本書裡,幾乎不可能有嫌疑的人,那是一個三兄妹非常相信的人。而在真實生活裡,被自己身邊人欺騙的案例並不在少,或許對於許多人來說,是處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即使發現對方其實是在撒謊,卻還是不肯承認吧,對我來說,總歸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吧。

四●討論議題:
如果你是兄妹三人之一,你會怎麼選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