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德蕾莎修女傳/華姿著/上游出版
閱讀分享:124 黃致文 - 愛‧足以超越世代(中學生網站1060315梯次 優等,指導老師:董雅蘭老師)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愛是沒有界限的,人種、民族、國家、語言和信仰都不應該成為一種限制。只要有愛,就能夠成為父子、兄弟和姐妹,就可以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愛,而不是別的什麼。

喜悅是愛,喜悅是祈禱,喜悅是力量。神喜愛那些懷著喜悅給予的人,如果你懷著喜悅給予,你將會給得更多。一顆喜悅的心來自一顆燃燒著愛的心,愛之功亦即喜悅之功。快樂不須探尋:若以愛待人,旋即得之。

二●內容摘錄:
真正的愛是能忍受別人的一切缺點,對別人的軟弱豪不見怪;對別人的小德小行卻要感激取法。愛不應埋藏在心底,因為「沒有人將登點在斗裡,都把它放在燈台上,使進來的人得見光亮」。這燈光便是愛。愛不能僅僅施與我們所愛的人,它必須光照滿堂,讓人人都感到愉快。(p.40)

愛是一顆奇妙的種子,一旦被種進合適的土壤裡,就不僅會生長出真和善、美德和高尚的心靈,還會生長出更豐盛更充盈的愛。(p.257)

三●我的觀點:
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命,我們的出生彷彿是上天老早就安排好的:有的人出生在豪門家,一輩子不愁吃穿,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也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有的人則是出生在貧民窟裡,為了一餐的粗飽,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尊嚴,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比活著來得更重要的事了。縱使無法決定自己的命,但卻可以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運,而運的根源來自於愛,愛是一切的泉源。

在現今社會中,願意奉獻自己無私的愛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上天賜給我們的東西,是要我們去分享,而不是去據為己有。我們越是學著去分享,就越會彼此認識,彼此相愛。如果我們彼此相愛,我們就會與人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喜樂。看完這本書後我的感觸真的很深,其中令我最有感觸的一段話是:「 要相信愛,無論你遭遇到了什麼,是仇恨還是毀滅,是被拋棄還是被掠奪;無論你遭遇到了什麼,都要相信: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在我小的時候,因為父親的一場重病,而就離我而去了。小時候我跟父親處得很愉快,父親總是給我滿滿的愛,教導著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以至於當下我無法承受他已經離開我的事實,我也曾經埋怨上天為什麼要奪走我的快樂,為什麼要奪走父親對我的愛,後來我才了解,其實上天並沒有把父親給我的愛奪走,因為父親在生前所給我的愛早就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了,這是無論經過多少年,多少次輪迴都無法被抹滅的,所以〈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被留下〉。

讀完了這本書,也讓我看到了德蕾莎一生中所付出的愛,她常說:「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反過來看看這個世界,貧富差距越擴越大,都是因為缺乏愛所引起的。人類缺少愛心是導致世界貧窮的根本原因,而貧窮則是我們拒絕與他人分享的結果。既然世界上的一切都來自上帝的恩賜,所有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那麼,當有人在飢餓和貧窮中苦苦掙扎的時候,富人便沒有權力獨自支配自己多餘的財富。而老年的德蕾莎長年為心臟病所困,卻能以一顆殘缺的心包容整個世界:雖然不良於行,卻能夠跋涉千山萬水,走遍天涯海角。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只是:《心中有愛》。德蕾莎完成了一生的修行,在世界各地散播愛的種子,並讓它生長結果;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愛的足跡,使走過的人也都能感受到愛的氛圍,這種樂意付出卻不求回報的精神,很值得我們效法。

這本書真的教導了我很多,像是那些非洲難民,一開始我總是認為這個國家只是缺乏錢,若那些資金充裕的國家不要過度貪婪,多捐贈一些資金給那些資金不足的國家,相信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就會被解決。但透過這本書我才發現其實我的觀念是錯誤的,事實上那些貧窮國家缺乏的不是錢,而是愛,他們都渴望被愛,所以,當你為窮人做一點事情的時候,應該讓他感覺到你並不是在施捨,而是在愛。也期許現在的社會都能夠學習德蕾莎的精神,真心付出而不求回報,讓這個世界〈在愛中行走〉。

四●討論議題:
若你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是否也會像德蕾莎一樣無私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呢?反過來若今天你是需要被幫助的人而別人卻不幫你,你的心情是什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