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頁-圖書館-閱讀分享 |
 |
|
|
|
|
反過來想就對了/駱芳美著/時報文化出版
|
閱讀分享:164 張蔚瀅-樂觀成就自我(中學生網站1040315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作者駱芳美有一個雙胞胎姊姊駱芬美,從小作者不管如何努力都很難追趕過姐姐,當個永遠的第二名,因此讓他擁有好勝心,不斷想贏過姊姊,不過也因為有姐姐的庇蔭,作者自小就不直接面對其他的人或事,直到大專聯考兩姊妹考上不同的大學,作者才開始獨自一人面對人生,因為這次的瓶頸,造就他今日成就,所以寫下此書「反過來想就對了」把悲觀想成樂觀,反而能讓自己脫離困境,推自己一把。
二●內容摘錄:
了解人體構造是從事醫學工作者的必備知識,而解剖是認識人體構造的有效途徑。若因為害怕而退縮,那麼想當醫生的志向不就落空了嗎?病人危急無望的時候,醫務人員的醫術、勇敢與信心,是讓病人能繼續生存下去的動力。況且解剖室的這些人將自己的身體貢獻出來,就是希望幫助後進醫師學習。你們必須勇敢面對他們,好好從解剖中認識人的生理結構。(p.19)
愛是不斷學習的功課(p.68)
那場車禍雖然奪走我的視力,但沒有奪去我學習的毅力。更可貴的是,因為失明,我比明眼的人多學會點字與使用算盤喔!(p.79)
三●我的觀點:
這篇文章主要是要讓我們在困境中,當有悲觀的想法時,可以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有可能會扭轉自己的人生,讓自己過得更好,只要樂觀的面對一切,就可以解決所有遇到的困難,就像如果發生了災難,只是一昧的沉溺在悲傷之中,而不振作的話,只會一直維持原樣,甚至會因為心理作用而讓自己變得更糟,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雖然失去了一些人、事、物,可是仔細想想,身邊還是會留下一些美好的事物,只要抱持著正面的想法,之後一定會遇到更好的事情,就像作者寫的第一篇文章「失去等於擁有」。
在作者寫的十二篇短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排斥等於相持」,這篇是敘述一對夫妻領養一個患有輕度自閉症,又稱為「亞斯伯格症」的外國小男孩,過了幾個月後,他們也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孩,這個女孩有一個情緒相當不穩定的哥哥,所以從小在和哥哥玩時,當哥哥無緣無故突然發脾氣時,父母都會要讓妹妹去體諒哥哥,使她忌妒覺得不公平且無奈,最後長大的妹妹,也理解哥哥的症狀,為了哥哥去學習心理學幫助他的人際關係,因為妹妹的努力,使哥哥能像正常人般的與人溝通,兩人關係也變得很親密。
這篇文章使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劇中主角也是擁有過人的記憶的自閉患者,從小被父親施暴,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最愛的哥哥,而立志要當小兒外科醫師,當然在成為優秀的醫師途中遇到了許多阻礙,但也因為自己的意志力和努力以及一些貴人的幫助,使醫院裡每個質疑他的醫師,每個不相信他的孩童患者的家長,都慢慢地開始承認他的才能,一步步地向夢想邁進,且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終生伴侶。
雖然身體上有一些殘缺,但老天爺也會給他們一些才能,使他們在生命中尋找活下去的意義,所以在生命當中,永遠都不可能一無所有,每當發生不好的事情,人們都會情緒低落、傷心難過,或者有些人甚至會想要尋短,何不換個角度想想,想還有愛著你的人,還有需要你的人,就算大家都不喜歡你,但也不要討厭自己,要愛自己,對自己好一點,多充實自己,想著每個人呱呱墜地在這世上,一定有存在的意義,反而會過得更加的開心,當然如果沒有努力的話,擁有才能也無法發光發熱活出自我,在人生當中,也有許多的貴人會幫助你,使你度過難關,不管受到多次的挫折,還能堅持地走下去,有助力就應該要好好地奔跑,才能使自己不斷的成長茁大。
在書中和劇中的小男孩與主角一開始都被別人排斥,但最後排斥他們的人,都會慢慢看見他們的優點,成為互相相持非常親密的好朋友,所以當自己不被別人接受或承認時,不要沮喪,反過來想,只要自己努力的充實自我,自然而然就會發出光芒,且吸引很多人成為相當要好的朋友
四●討論議題:
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