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頁-圖書館-閱讀分享 |
 |
|
|
|
|
左邊的你以及,右邊的他/Sophia著/春天出版
|
閱讀分享:224 傅堉琪-在愛過成長 (中學生網站1040315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人生好比一班公車,而不是捷運,因為它是行駛在柏油路上的,路途起伏或大或小,可能你選擇在這站下車,因而錯過了下一站的風景,或者選擇你一路坐到終點站,中途卻擦身而過許多機會,愛情並不是人生中的唯一,但卻是人類無法缺少的心靈滋潤,三個人加上兩種愛情,但只能做出一個選擇,Sophia將人們的私心雜念,和人們想愛卻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詮釋得如此真實,讓人彷彿置身其中。
二●內容摘錄:
「你為什麼會喜歡我?」
「能被明確說出來的都是附加條件,所以一般人越聽只會越不開心而已。」-- P.93
「那說不出來的呢?」
「直覺。因為恰好是妳吧。」-- P.94
我總感覺,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就站在對方面前,但對方並不知道自己的愛;而是我知道你愛我,但我卻無法給你我的愛情。
靠得太近因而感覺離得最遠。-- P.87
三●我的觀點:
「閉上眼,妳會看見誰?」,第一次看到這段文字,是因為一個很喜愛閱讀的男孩,因為同班而認識,他推薦給我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記得那是在公車上,公車行駛在十分不平穩的柏油路上,因為一手要抓緊扶手,一手又得顧好書不要掉落地上,所以當時我只是迅速瞄了眼封面的圖,和封底的字,簡短的文字,卻攫住我所有的目光,深刻烙印在記憶的就只有這句「閉上眼,妳會看見誰?」,看完趕緊將書還給他,深怕公車一個轉彎,就把他的書弄在地上髒掉,他溫柔的微笑答應下次再借我看,而過了幾個月,我似乎早把這件事給忘了。
第二次看到那段文字,已經是隔了十個多月的事了,那天是我的生日,三年來的國中好友送我的生日禮物,恰巧就是這本書,因為她很喜歡看愛情小說,因此希望和我分享這份喜悅,我擁有很多本小說,但這卻是我的第一本愛情小說,以虔誠的態度拜讀完它,人們在面對二選一的選擇題時,總是會在心裡揪雜了一翻後才可能做出決定,而有些人則還是無法做出決定,需要借助別人的意見或想法,尤其是當兩個選擇完全不同的時候,正因為完全不同,所以才會讓人產生,如果選擇了這個,那就會失去那個的感覺,不過這是必然的,在愛情裡是無法同時兼顧的,既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又不想傷害任何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吧!
我這個年紀還沒經歷過甚麼大風大浪,也沒擁有甚麼刻苦銘心,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卻有喜歡過兩個人,首次是種淡淡地,柔柔地,有一絲絲苦澀卻又有點甜蜜的單戀,亦是我第一次接觸「喜歡」這個名詞的,或許是他替較為弱勢的同學,訓喝自己好友的那股正義,也或許更早之前,就有甚麼一見鍾情之類,而在暗戀兩年後,股起勇氣的將首次告白獻給了他,換得他喜歡送我小說的那位好友,我當時只覺得憤怒,感到背叛,嘴角淺笑心卻落了淚,畢業前每天以淚洗面,食不下嚥,當一年後我再次遇見他,我對他的感覺一如往昔般喜歡,也或許因為時間而更加深了許多,不過第二年見面,有的僅是朋友的想念而已,我想這就是成長,在一次次的戀愛中受了點小傷,就學會更堅強,也或許變得不敢勇於付出,在一次次的分手中挫折感到失落,就懂得如何愛,又或者分不清楚喜歡和愛。
人在回憶的時候,總是會諸加一些不確切的記憶,和一點自己的希冀,若不是當下感受,那憶起時卻早已變質,而在面對抉擇時,「如果天平兩端一樣重的話,要怎麼決定該走向哪邊?我是說方法。」,「--閉上眼,妳會看見誰?」,這是我沒記得封底的部分文字,書名「左邊的你以及,右邊的他」,作者會將「你」這個字放在左邊,可能是個伏筆,暗示著誰是主角,因為左邊是最靠近心房的位置, 愛情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也無法參考,所以若在面對這種二選一問題,我想,靠的大概只有直覺了,只要選擇後不要是會讓自己後悔的就行了吧,書是最好傳遞知識的朋友,而閱讀是最沉默的語言,我們能透過書來檢視自己,不僅能吸收許多知識,更能開闊心境。
四●討論議題:
要如何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呢?
|
瀏覽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