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姊姊的守護者/茱迪‧皮考特著;林淑娟譯/臺灣商務出版
閱讀分享:224 紀貝宜-探討人性的旅程 (中學生網站1040315梯次 甲等)

一●相關書訊:
這本書是敘述費茲傑羅一家人的故事,大女兒凱特患了急性前骨髓性的白血病,而小女兒安娜是為了姐姐的病才出生的,安娜的臍帶血能讓凱特好轉,在五歲時第一次捐血給姐姐,卻發現淋巴細胞的數量不夠,所一陸續捐了三次,而在六歲時則是進行骨髓移植的手術,到了十三歲時凱特腎臟衰竭,也代表安娜必須要動手術,不過這次卻不像以往如此,安娜找了律師控告她的父母親,奪取她身體使用權,在法庭上才不經意知道,這一切都是凱特的想法。


二●內容摘錄:
我輕撫著她的秀髮,擔心我是否已經用盡了我的奇蹟。P.184
我來看凱特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我來是因為,沒有她,我很難記得我是誰。P.143
因為道德遠比倫理重要,而愛遠比法律重要。P.417


三●我的觀點: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誰對誰錯,我們站在每個角色的觀點來看,都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在媽媽的角度看來,要同時照顧好三個孩子,而其中之一還有患了癌症,真的非常困難。而我對安娜的角色特別有想法,在家裡我的角色和安娜一樣是小女兒,剛好我也有個姐姐,在閱讀這一本書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當成是安娜,嘗試著站在她的角度想,換做是安娜的話我應該不會那麼偉大、有勇氣,還記得在我漸漸懂事有自己想法的年紀時我常常埋怨,為什麼姐姐的玩具較多,與她吵架打鬧,並不會因為她是我的姊姊,就要比較尊重她,在學校也可以和同學盡情的玩耍,總是蹦蹦跳跳的,大部份的小朋友都是一樣,不過安娜在和我相同年紀時卻要承受手術後的副作用不舒服的症狀以及疼痛,也不能與她的同學一樣,想玩就玩做自己想做的事,必須凡事以凱特為主。諷刺的是,她很明白自己是因為姐姐才能夠來到這世界上,假如是我,或許我會怨恨我的家人尤其是姐姐。相對的安娜成熟多了,她無奈的接受這一切,並且還細心照顧姐姐,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們姐妹倆的互動親密感情很好。安娜的勇氣更是讓我佩服,在她十三歲要準備捐腎給凱特時,她走進了當鋪,把自己的項鍊換成了錢,去找了律師請求他幫忙,想要拿回自己的身體使用權,控告她父母親,在這樣的年紀她就必須要告父母親,且還需承擔做這件事情的後果,或許遭受母親的謾罵、指責,一些沉重的結果。以一般的孩童而言事是無法承受的壓力,不過安娜為了自己將來的人生還有姊姊的請求,她拿出相當大的勇氣去完成這件事。其實安娜在心靈深處她仍然希望自己能夠自由,不要只是因為姊姊而活在這世界上,我認為安娜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她其實很愛姊姊。愛一人需要注意她的想法以及感受,並非你認為這樣做對她會是最好的,對方也就會這樣認同,如果是以這種方式詮釋愛,你的愛會使對方壓得喘不過氣,故事中的媽媽從知道凱特生病時,就堅決一定要讓凱特的病好起來,為了凱特辭去工作,只要病情有任何補救的機會一定會嘗試,一直以來她並沒有發覺,凱特早已對這些治療失去信心,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直到在與安娜開庭時才意外的知道,因為太愛凱特所以捨不得放她走,到最後她才明白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愛她是最好的,之後安娜的訴訟贏了,她擁有自己身體的使用權,看到這裡時以為贏該又是一個美好的結局,沒想到凱特最後還是沒熬過來,就這樣安穩的走了,雖然結局是這樣我相信他們對凱特的愛是無法被抹滅的,凱特則是以另外一種形式留在他們的心中,永遠。


四●討論議題:
如果你是安娜,你會選擇繼續守護姐姐嗎?
瀏覽數